增生療法的核心是Love and Peace
不只是注射葡萄糖、PRP、不只是觸診或biotensigrity
圖為2025年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邀請外賓Dr Toru Omodani面谷透分享以PRP+震波治療日本體操代表隊選手小腿骨裂,四週內回到運動場上訓練,三個月後參考奧運代表隊選拔並參加2024年巴黎奧運奪牌
作者:許哲維
在古羅馬時代,受傷的角鬥士會使用燒燙的針來刺入受傷的肩膀來治療。
到1940年代,Dr Hacket開始使用刺激性藥劑注射到關節來治療疾病、1950年代則是Dr Hemwall開始使用增生療法Prolotherapy。Prolotherapy是proliferation(增長)和therapy(治療)的合體字。
增生療法使用高濃度葡萄糖注射修復病患受損的身體結構,是一種非手術的治療方法,主要用於治療慢性疼痛、肌腱損傷、韌帶鬆弛及關節退化,進而達到改善疼痛、恢復功能的療效。在有經驗的醫師,搭配觸診標記患處注射,或是搭配超音波導引注射下十分安全,幾乎沒有嚴重副作用。
增生療法有別於傳統的消炎注射,是以啟動身體的修復自癒能力為目的,透過注射高濃度的葡萄糖溶液或其他增生藥劑於受傷部位,誘發輕微的發炎反應,刺激身體的自我修復機制。
隨著技術進步,增生治療的應用範圍正逐漸擴大,各式慢性背痛、頸部疼痛、關節退化、運動傷害,都可以應用增生療法幫助患者。新的增生藥劑如高濃度自體血小板血漿(Platelet rich plasm) 、甚至是再生醫療領域的幹細胞、羊膜基質療法,使治療的療效更加顯著。此外,增生治療的配合運動訓練和徒手治療,也是維持療效、提升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。
台灣增生療法的發展大概從2003年開始,多位前輩前往國外學習、或是將外國講者邀請回台灣教學,2014年台灣成立增生療法醫學會(Taiwan Association of Prolotherapy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, TAPRM)。
每年增生療法醫學會的內容都不斷進化,從解剖結構、觸診檢查、超音波檢查、導引注射到增生藥劑的探討。很多人會有誤解,認為把葡萄糖或其他增生藥劑,注入受傷的地方或關節,最好在各種導引注射下進行,就是精彩的增生治療,曾經我也會這樣以為,但完全錯誤。
不管是在國外參加研討會,或是每年的TAPRM,都會強調不只是治療局部、要找到root cause,How? 聆聽病患的聲音和自己的聲音,好好詢問病史甚至去理解病人是否有遇到什麼壓力事件、評估動作的方式品質、走路活動的姿勢,仔細的觸診,「才」進入詳細的X光、超音波、甚至高階影像檢查。
找到關節病灶、精準治療也只是第一步,要有好的修復,還要考慮患者的營養狀況、荷爾蒙、情緒睡眠等等。在台灣健保下的執業環境,要作到這樣完整的臨床工作是非常困難的。但這並不太代表我可以接受或任何人應該要接受平庸。
It's a whole picture.
增生療法的核心是Love and Peace
不只是注射葡萄糖、PRP、不只是觸診或biotensigrity,是增生療法醫師,盡心盡力追求的真正的痊癒,是全心希望可以幫助到眼前的病人。